Skip to main content
From Pingtung

撫浪屏東

兼容政府刊物的深度與地方刊物的溫度

關照屏東多元文化的廣度

《撫浪屏東》取自音譯「From Pingtung」,是一種產品履歷的概念,向大眾述說來自屏東的故事,更是一種自我介紹,表明對於家鄉的榮耀。

我們理想中的藝文刊物,除了推廣地方藝文活動、報導地方故事,更應具有挖掘地方知識、凝聚地方文化意識的功能,期望《撫浪屏東》兼容政府刊物的深度與地方刊物的溫度,同時關照屏東多元文化的廣度,能夠向大眾展現生活在屏東這塊土地美好的人、事、物,吸引更多人來到南國的土地旅遊、生活。

古佳峻
主編

1981年出生,臺灣花蓮人。

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,目前為屏東縣愛鄉協會理事長,現任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研究總中心助理教授級研究員。曾任《撫浪屏東》雙月刊主編,編撰有《鄉民的力量‧愛鄉20×20─屏東縣愛鄉協會20週年回顧書》、《漫遊鹽埔:尋花問果探秘境》、《南風博物─屏東大博物館俱樂部》等書,FACEBOOK 粉絲頁「如粿說」。

產品履歷的概念

向大眾述說來自屏東的故事

創刊號

手感的年節

From屏東,海天一線,浪層疊,沿山巒繞,草林似綿海,人群網絡緊密相依,我們以屏東記號著身,山海紋理透澈,用心撫摸土地、撫挑人文、撫慰心靈,我們書寫南國記憶、南島技藝、南方意識,我們稱之「撫浪屏東」──2016年由文化處《文化生活》季刊轉型為雙月刊,企以地方文化資產與相關活動的深刻專訪報導,提供你我潛入屏東縣轄內外最佳尋寶途徑。

本刊封面故事「手感的年節」邀請節食與吉祥飾物的創作者經驗分享,記錄萬巒閩南家庭周媽媽及禮納里Luluwan餐廳廚師巴魯的年菜料理,談青年曾翰魁手塑廟會模型事業,蔡慧崑以「返鄉」憶古話今小琉球,也為各位筆記了屏東文學週六沙龍及相關藝文資訊。盼能以樂趣豐美的文化與屏東交心、與你交流,閱讀島嶼的美好風景。

四月號

游移,新力無限

不需要理由,你便可移動身體,遷居他處──來屏東吧!以觀光者凝視陌生,探看自己的生命情調,為「呼吸、理想、緣分」而「活」──於是,我們記錄一群生活在屏東的新鮮人。

屏科大的黃志杰與林栢蒼邊就學兼開業,是理論實踐的夢想家;恆春與滿州漂浪青春的創作者用歌唱撫慰溫暖的心,用手撫弄草野自然,也捏塑陶土或烹飪情感,製作道道有故事的異鄉在地味;里港的邊境很「異域」,是婆婆媽媽從滇緬金三角帶至的「鄉味」,第二代用新廚藝讓傳統更多選擇。不同時期,紮根屏東土壤的「新力」漸成風景;創作亦是,潮州光鹽民俗藝術團由皮影至影偶,畫家鄭開翔以速寫打卡,介入消失或隱匿的屏東角落,還有農曆五月初二枋寮年度慶典「放白鶴」,在地與他者視野的交織,舊典,也能新詮。

春遊撫浪,屏東,我們來了。──因為游移,新力無限。

六月號

離岸人,靠港探戈

136公里海岸線,自新園鹽埔仔到牡丹旭海村,漁人進出港灣,依循季候,洄環大洋大海,撈捕幸福,魩鱙蛋煎,串仔肉粥,知道「十月甲佮好呷牛肉」,人受盡自然之福,面對天地,須以謙卑,互生共榮。

我們在半島感受古城文化肌理,沙灘小岩處踏足夏日歌戀,邱俐綾〈行腳〉歌詞寫道「我的腳說他想去遠方,我的腳說他想有點不一樣」,你的旅途其實可以很不一樣。講創意的年代,需要堅強的文化,「研作」宋家欽創造屬於臺灣的型偶藝術,「封木作」張豐盛以理想傳藝生活百物,大小朋友在繪本裡回憶海味傳說,佳冬少年以「家」為中心,說海口潮汐,笑談那年父親節消失的家門,及水上遊歷的浮島記憶──「屏東 我家鄉的名字/那裡的人 過著樸實生活/我的家人 我多想念他們/想他們都快樂」,HUSH的歌如是說──

離岸人,海上漂泊,靠港探戈;鱻市集,烹小鮮,販售真心。

八月號

沿嵐處,山下歲月

沿山陰處涼意如泉水涓流,鳳梨綠遍山野田村,手作人敲打金屬成樂章,公路緜貫各種人文肌理,工藝薈萃之路迢迢,這裡的傳奇絕非三言二語。來185縣道,69.340公里蝶飛禽鳴,走進四季調色,靜賞小鎮氣息,過客去散,遊逍遙,平凡才是唯一答案。

十月號

阮,就是欲唱歌

陳英唱落山風吹,「恆春算來好所在,一面靠山三面海,中央有湖像仙界,風景優雅蓋全臺。」半島肺腑,是生命的音響,共鳴,徹雲霄,也策馬山林。駛牛車的步步腳印,踏在心裡,曾辛得〈耕農歌〉這麼寫「牧童晚歸把歌唱,閃爍星星半隱藏,今天做完今天事,且看織女對牛郎」;海洋工作歌如浪滔,「十二(你)六尾共十八」指數魚苗也有歌唱;matama ta Kaciki,終於捕到旗魚!汗淚共進把魚撈;山歌唱來男女情調,比做「月子彎彎在半天,船子彎彎在河邊」。每場唱演都是你我同有的思想起,舞臺上奏一首,說恆春四季,也是寰宇國際,在這個好所在,各個文化演繹屬於自己的小調大曲,海口也山內,茶香也果蜜,啊!民謠國際再相會!啊!逗陣來做伙!

十二月號

祕境的況味

「你翻過的,只是心中的一座山」──環島騎車,攀登百岳,嚐盡美食,還有一種旅行稱為打卡。獨行已不稀奇,團購也已麻痺,還有什麼滋味有況然之感?無非回到初生,將身體浸淫自然,於心靈孵育人情,我們並不失速於科技,因為列車等候,下一站,必有屬於自己的秘境。

出版
屏東縣政府
編印
屏東縣政府文化處
發行人
潘孟安
總編輯
吳錦發
副總編輯
曾龍陽
主編
溫佳真、田昀仙、古佳峻
整合策劃
開譜國際TopCape
插畫
鄭開翔
美術設計
吳品橋、黃芷樺